编者按 金勺子
改革,是根植于南沙发展的精神血脉;法治,是推进南沙开发开放的厚实底色。两者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3月19日,南沙集中发布推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近百条创新服务举措。同日,由中共广州市南沙区委员会政法委员会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分社,在南方+客户端上共建的南沙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栈式服务平台(南方+南沙政法频道)正式上线。
3月27日,2025年南沙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优秀创新案例征集于南方+南沙政法频道正式启动。连日来,一系列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落地南沙,以发展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小切口”改革推动“大场景”突破,正为南沙举集成式改革之力打造“没有最优、只有更优,真心诚意服务企业家”的营商环境,树立治理现代化典范增光添彩。
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沙新闻部联合南沙区融媒体中心、大湾区(南沙)国际传播中心推出“法治赋新 惠企惠民”系列报道,聚焦南沙法治创新前沿,全面展现“南沙法治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没有‘旁观者’、只有‘建设者’”的决心与成效。敬请垂注!
在南沙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反映洽谈区引起了市民和企业的广泛关注。
这是自今年3月南沙举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介会,区人大常委会与八个部门单位集中发布推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近百条创新服务举措以来的又一举措。
“‘办不成事’,很能成事!”提及对广州市南沙区政务和数据局“办不成事”反映机制的评价,不少企业家纷纷竖起大拇指,并因为“能办成事”在企业家间口口相传。
南沙区政务和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办不成事”反映机制是从“诉求收集”,到“全程领办”,再到“问题解决”企业诉求全流程闭环服务机制。“我们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及洽谈区、‘上门式’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12345热线等多渠道收集企业诉求,并由‘一站式’审批服务办公室的领办专员为企业帮代办审批业务,最后通过‘小围合’快速响应机制为企业量身定制审批解决方案,形成了高效的全方位问题处置闭环。”
自“办不成事”反映机制及“交地即开工”6.0、“交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等机制推出以来,南沙区政务和数据局累计服务185个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建设规模约1830万平方米,投资额约2723.07亿元。其中,49个产业项目依托“竣工即投产”模式,实现竣工与投产无缝衔接,累计验收面积约245万平方米;12个项目借助“产业项目‘一站式’审批服务”、“并联、小围合”审批实施方案,成功解决预售证办理、联合验收、既有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等审批过程中企业遇到的难题。
“办不成”成为“马上办”新起点金勺子
据介绍,国药生命健康(南沙)产业园项目位于大岗穗港智造基地,旨在打造国家、广东省的医药储备、应急中心,建成后将承担中央直达资金应急储备仓储中心的重要职能,是市、区的攻城拔寨项目和关乎民生保障的重要工程。
在项目前期筹备阶段, 面对公司主体迁移到南沙的急迫需求,“办不成事”反映机制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提供上门服务,全程指导企业完成从填报信息、材料准备到身份验证、提交申报的全流程,并在申报成功后积极对接审批部门,加快材料审核,最终实现企业开办0.5天极速办结,为项目落地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
对于抢抓技术迭代的窗口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更是要分秒必争,才能抢占发展制高点。
2025年年初,小马智行向南沙区政务和数据局“办不成事”反映机制咨询相关政策,希望能够加速厂房投产,更快布局其生产研发基地。
对此,南沙区政务和数据局“一站式”审批服务办公室迅速响应,不仅安排专人全程对接,还联动区住建局质监站、消防科等部门共同协调解决问题。各部门通力协作,依据“交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等政策,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可控、消防验收提前服务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小马智行设备先行安装并试运行。
最终,这一破题之举使小马智行厂房投产时间提前了3个月,帮助其抢占产业发展的关键先机。
3月5日,小马智行生产研发基地和智能运营枢纽项目顺利签约入驻大塘科技产业园二期,将联动广汽、丰田等合作伙伴,加速千台级Robotaxi车辆量产与集群化发展,助力南沙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地。
同样通过“办不成事”反映机制解决增资扩产需求的,还有明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生产工艺需求,厂房的长宽高有严格要求,加上用地属性特殊,因此预计的建筑密度会大于规划设计条件批准的建筑密度上限。”明珠电气负责人坦言,这样的状况将导致无法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对企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
为此,南沙区政务和数据局迅速指导企业编制工艺论证材料,并启动“小围合”工作机制,组织工信局、规自局、属地镇街等部门和行业专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研究。经充分研讨,认为企业提出的诉求从项目生产工艺的特殊性角度具有合理性,最终采用了企业申报的建筑密度方案。
“南沙政策落实快,审批速度快,在网上申报补充材料能够一次性通过,效率也高。”该负责人评价。
不仅“马上办”,还要“高效办”
近年来,南沙区政务和数据局相继出台的“交地即开工”6.0、“交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信用承诺制等系列解决问题创新举措,正成为南沙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5月13日,总投资约13亿元的华创智慧医疗健康产业园项目奠基仪式在南沙生物谷举办,宣告项目正式破土动工,预计2027年底全面竣工。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创造约1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华创集团董事长表示,产业园将秉持“科技赋能医疗,创新引领健康”的核心理念,深度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前沿技术,全力打造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医疗产业高地,为大湾区医疗健康产业的升级提供强大助力。
作为南沙区首个以镇为招商主体开发的村级产业留用地项目和首个采用村级留用地“收储出让”模式、首个以“货币+厂房”模式推动村企合作的创新范本,华创智慧医疗健康产业园的落地意义重大。
为了能够缩短拿地后的“空档期”尽快开工,该企业工作人员通过“办不成事”反映机制咨询提速方案。南沙区政务和数据局迅速响应,组建专业项目服务团队,精准对接需求、提前介入服务,并启动“并联”审批机制,指导华创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同步申报用地产权首次登记、人防报建、工程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实现“四证联办”,审批时限从法定的97个工作日大幅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此外,南沙区政务和数据局同时实行“承诺后补”,为企业节省3个月的材料准备期,极大降低了企业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
“我们不仅要做审批的‘减法’,更要做服务的‘加法’。”南沙区政务和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企业而言,时间就是效益,缩短项目从建设到投产的周期,意味着更低的运营成本、更高的资金利用效率,以及更快的收益回报。
作为省、市、区重点项目,广州南沙江海联运码头一期项目(仓储区)(下称“江海联运仓储区项目”)是依托南沙作为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物流枢纽优势,正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物流分拨中心。
南沙区政务和数据局接到企业“竣工即投产”的诉求后,迅速梳理项目情况,联合住建、规划等部门开展项目现场评定,确保项目符合“竣工即投产”标准,同时督促企业针对问题进行整改。
“在设备安装试运行阶段,南沙区政务和数据局持续跟进,提供专业指导,全程护航项目顺利投产。”江海联运仓储区项目相关负责人说,这一服务模式不仅推动江海联运码头实现提前投产,让企业赢得市场先机,更进一步推动了南沙保税仓储物流业务发展,为南沙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赋能提速。
要做“兜底服务”,也要“育苗助长”
南沙区政务和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始终秉持平等服务的理念,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均一视同仁、倾注全力,特别是对初创小微企业,将全程陪伴其从破土新芽成长为参天大树,让每一份创业梦想都能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我们认为南沙发展前景好,于是把家和公司都搬到了这里。”广州天月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飞是一名青年创业者,他说服了合作伙伴,共同带着筑梦“湾区之心”的愿景来到南沙创业,希望与这片活力新城一同奔赴耀眼的未来。
曹飞表示,广州天月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前期环境影响评价(下称“环评”)推进过程中,由于项目所处地块特殊,相关管理部门对环境风险管控较为严格,项目进程一度受阻。为助力青年创业者实现“图南之志”,南沙区政务和数据局在通过“办不成事”诉求反映机制了解到企业情况后,主动介入搭建政企沟通平台。
“我们通过小规模生产模拟实验,直观展示生产工艺及异味控制效果。”曹飞说,“南沙区政务和数据局非常严谨,组织区生态环境局等多个部门现场调研,并认可了我们的结果,帮助环评顺利获批。”
同样感受到“育苗”温度的还有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据了解,该企业正在推动“干细胞治疗重大难治性疾病的关键技术攻关及转化应用”这一国家生物制造关键技术攻关专项,并在南沙科创中心建设国际领先的、符合良好生产规范(GMP)标准的智能化干细胞药厂,满足干细胞新药上市的要求。
面对医药环评的高门槛挑战,南沙区政务和数据局“一站式”审批服务办公室为该项目落地其量身定制方案,包括精准界定环评等级、指导企业开展公众参与工作、同步开展环境数据监测等,企业环评编制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南沙区政务和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秉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南沙”的理念,加快落实“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十一条”,争做企业发展的“合伙人”、企业前进的“导航员”、企业经营的“守护者”。
南方+记者 张翊伟金勺子
一鼎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